第515章 传承尚在-《典藏华夏开局盘点十大千古人物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华夏文化一脉相承,中医也是一脉相承,但是扪心自问,比起中医,其实他们更靠近西医,不仅因为西医很程序化,更加因为,似乎西医更贴近百姓的生活。

    “唉,自己国家的东西不宣扬,不传承,却还骂中医迷信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老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子,自从老中医离世之后,就没有中医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家也是那样,老家的老中医离世之后,就没有中医了。”

    “明明是土生土长的医学,但是却没有人来继承。”

    观众为中医这样的发展现状而感到难道,中医黑也多没有说话,虽然黑中医,但是骨子里还是华夏人,面对自己国家文化的一部分逐日凋零,他们心中也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。

    画面之中。

    林毅看着李时珍的模样,宽慰道:“先生,何须如此愁苦?”

    李时珍抬头看着林毅,林毅眼中带着笑容。

    “先生,中医必定会复兴,中医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,不会凋零,若是您不信,还请岁我来。”

    李时珍还在为中医的凋零而悲痛,听到林毅这么一说,倒是来了精神,他站起身,跟着林毅走到窗户边,透过窗户他听到了一阵背书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.....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,烦热亦解;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,温热尤良。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;除热毒杀虫于贯众。”

    李时珍转头看向林毅,这一段背书声乃是《药性赋》,而药性赋是清代时候的作品,李时珍是自然不知道。

    林毅解释道:“这是先生所处时代之后人所作的《药性赋》,现在也有很多的学校,开设中医学科,有很多的青年学子投身中医事业。”

    林毅转头看向李时珍,他的眼中也带着一些激动,他说道:“曾经,我们治病决口不言中医,但是如今就连西医临床的主刀医生,也会下意识的把脉,先生,后世中医并没有消失,也没有凋零,因为,我们终将会复兴中医。”

    李时珍看着林毅,他耳边药性赋的声音不绝于耳,他不仅听到了药性赋的声音,还听到了一些学子讨论中医药材、病例的声音,听到温寒学派争论的声音,他不仅听到了,还感受到了着争论之中所包含的中医的未来,中医的希望。

    他转头看着走廊的中医馆,中医馆的灰尘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擦去了,一个年轻的中医从里面走出来,坐在了坐诊台上,几个年轻人从楼下走上来,正坐在凳子上,伸手和年轻的中医交流着自己的病情。
    第(2/3)页